开幕式与主旨报告
10月26日,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厅、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主办,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陕西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协同创新研究基地、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乡村振兴发展智库、陕西省111引智基地联合承办的第十八届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气候变化与农业应对策略”分论坛在我院成功举行。
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荷兰等8个国家的19位专家学者在分论坛现场进行学术交流汇报,共同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以及农业科技创新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党委书记石颖贤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副院长刘军弟主持开幕式。
石颖贤代表学院对各位嘉宾、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气候变化作为当前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着我们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启迪思维、碰撞智慧、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形成更多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共同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党委书记石颖贤致辞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副院长刘军弟主持
围绕论坛主题,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副会长姜长云研究员以“中国农业的服务化转型和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成长”为题作主旨报告,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农业的服务化转型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来提升农业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接着,荷兰格罗宁根大学Folmer Hendrik教授以“气候变化与欧盟、中国农业政策之间复杂的关系”为题,从中欧农业政策对气候变化的不同应对方式入手,剖析了双方在碳减排、农业现代化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差异与协同点。英国诺丁汉大学Anthony Graham Bellotti副教授以“可靠的机器学习:共形预测方法”为题,介绍了共形预测方法在气候预测和农业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展示了如何利用可靠的机器学习模型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东芬兰大学的Natasa Lovric 副教授以“促进生物经济转型的欧盟绿色创新和政策”为题,从欧盟的政策实践出发,阐述了推动生物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并指出绿色创新在农业和环境政策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绿色经济转型。最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郑赫然助理教授以“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人口政策的全球环境影响”为题作主旨报告,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中国的碳排放、资源需求和气候政策,并强调了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关注人口政策的必要性。
主旨报告现场
本次分论坛主旨报告聚焦“气候变化与农业应对策略”主题,五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农业、人口政策、绿色创新等领域的深远影响,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论坛通过集中展示全球气候变化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交流研讨,加深了参会者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为未来的农业政策调整和技术路径创新指明了方向,为世界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产业界提供了宝贵参考,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构建一个更加韧性和可持续的全球经济体系。
会议合影
专题报告Ⅰ
10月26日下午,第十八届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分论坛“气候变化与农业应对策略”专题报告Ⅰ在学院C301会议室进行,此次专题报告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分为上下两个半场。
会议上半场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姚利丽副教授主持,王雅楠副教授和李晓燕副教授担任点评人。会议伊始由莫斯科大学的Sergey Kiselev教授发表题为“气候变化及其对俄罗斯农业的影响”的报告,由俄罗斯气候变化趋势及极端气候的发生频率出发,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俄罗斯农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随后,诺丁汉大学的Anne Touboulic副教授基于跨学科视角,分享了“气候变化下粮食系统的争论和挑战”,提出了当前食物供给仍短缺的严峻问题,讨论了当前的食物产出情况,最后给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议。奥本大学的张耀启教授讨论了“森林管理的社会和环境正义”,张教授从社会正义和环境正义出发,引出了对森林所有权问题的思考。最后,科廷大学的Ruhul Salim教授关注“气候适应型农业战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讨论了气候适应型农业战略。
会议下半场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邱璐副教授担任主持人,陈海滨教授和骆耀峰副教授担任点评人。会议伊始。诺丁汉大学的武琳助理教授从浪费食物行为对气候的影响出发,分析了“通过数字共享平台实现食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问题”。贝尔格莱德大学的Vlade Zarić教授则汇报了塞尔维亚衣食价值链成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最后,范豫川助理研究员汇报了最佳管理实践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环境健康、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的影响。
此次专题报告Ⅰ的成功举办,为研究气候变化与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高效交流平台,促进了成功案例和宝贵经验的分享,并且进一步推动了理论创新与实践进步。
专题报告Ⅱ
10月26日下午,第十八届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分论坛“气候变化与农业应对策略”专题报告Ⅱ在学院C304会议室进行,此次专题报告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分为上下两个半场。
会议上半场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秦国庆副教授主持,钱冬副教授和覃昌雄博士担任点评人。会议伊始由陕西师范大学的刘杰副教授发表题为“西北气候暖湿化的农业经济影响评估与适应对策”的主题报告,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适应策略。随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邵砾群副教授分享了“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空间溢出与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准自然实验”的研究成果,探讨了ETS对本地GTFP的影响作用。西南大学的尹朝静副教授则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评估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经济影响”,为农业生产的气候适应提供了新的视角。最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白秀广教授以黄河流域为例,关注“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行为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会议下半场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爽爽副教授担任主持人,李桦教授和徐家鹏副教授担任点评人。会议伊始河北大学的侯孟阳副教授探讨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影响的空间异质性与响应异质性”,强调了数字技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暨南大学的崔潇濛副教授则从耕地调整和粮食安全的角度,提供了“气候变化、耕地调整与粮食安全:来自中国的证据”的报告。最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黄毅祥博士基于大量农户数据,探讨了“产业组织如何赋能农户低碳生产”,为农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实践指导。
此次专题报告Ⅱ的成功举办,为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同时也加强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在该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动力。